這不是第一次為張洪寫專訪稿了,好多年前第一期雪域天使雜志,張洪就因其在林卡文藝彙演上精彩的太極表演登上了雜志封底,那時候就很佩服他,一個盲人能将太極練習得如此精湛,就連好多正常的太極練習者也自歎不如,真是讓人佩服。這麼多年過去了,張洪一直沒有放棄挑戰,太極、推拿、登山,每一次超越,他都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,雖然失去了光明,但是,大多數人做不了的事,他能做。
張洪與西藏電視台記者
2015年對張洪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年,這一年他參加了登山大會的雪古拉峰群衆性登山徒步活動,登上了海拔5800米的山峰。 張洪說:“看到這個活動的時候很激動,覺得可以去試一試,可是體育局以我是盲人為由拒絕了我,很理解他們的顧慮,但是我并不想放棄。好在我的體育教練與體育局交涉擔保,我才得到了這次難得的機會。登上山頂的那一刻就暗暗發誓,今後我的人生裡還會有6000米、7000米、8000米,甚至珠穆朗瑪峰。”
星空下的張洪
2016年第二次機會來了,中國第十四屆西藏登山大會将在海拔6010米的洛堆峰舉行,張洪毫不猶豫地報了名,用張洪的話說,山就在那裡,哪裡有不攀登的道理。張洪說,自己能一步步攀登,主要感謝洛則。洛則是西藏很有名氣的登山運動家,曾經完成了世界十四座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探險的登山運動。張洪跟着洛則在拉薩周邊的山上進行嘗試性攀登後,洛則發現身為盲人的張洪反應反而更加靈敏,在體能上也完全沒有問題。
洛則與張洪
對于專業技術裝備的使用,張洪的接受能力也更強,很快就能完全獨立并且熟練操作這些裝備。張洪說:“我主要的問題就是看不到,不知道前邊的方向和哪條路線是安全的。但是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,攀登的時候會有一條安全繩,看不到但是卻能摸得到,沿着這條繩子往上都是安全的,我隻要沿着它一步一步往上攀登,就能登上山頂。話聽着很簡單,但還是很難想象如此陡峭的山峰,如此厚重的積雪,一個盲人要克服多少困難才能登頂。”
适應性訓練中
張洪說:“眼明的人,閉上眼往前走,就會很害怕,必須得睜開眼,他們有退路。但是我沒有,看不見就是看不見。但是我能聽,能感受,我的聽力比正常人要好很多。耳朵可以替代眼睛展現前方的路況。我的體力很好,為了參加登頂活動,我每天堅持訓練,太極,負重走,我得付出比正常人多得多的努力。平日裡我加緊訓練,買了鉛球,每天負重40公斤來回爬樓梯近50層,再徒步送孩子上學,最後返回醫院上班,行走裡程達3公裡。太累的時候我會練習太極,太極可以緩解疲勞,讓身體和精神都處于放松的狀态,在放松的同時,也增強了身體的靈敏度。所以除了眼睛不好以外,其他方面我都沒有問題。”
适應性訓練行軍
2016年10月5日,中國第十四屆西藏登山大會在洛堆峰舉行,來自北京、福建、四川、西藏等地的44名山友分成A組和B組,分别于4日和5日安排适應性訓練和技術培訓,并分别于5日、6日上午完成登頂。張洪也是其中的一員。海拔6010米的洛堆峰相對來說攀登難度較小,很适合初次攀登雪山的人進行嘗試,而參與此次攀登的隊員絕大多數是第一次攀登雪山,他們大多數經驗不足這就需要教練在拉練及正式攀登時,進行更多的指導和幫助。
适應性訓練行軍
在海拔5500米處的雪線位置,教練們,選擇了一處較為平緩的雪坡,作為大本營,在這裡對隊員們進行登頂前的指導訓練。指導隊員們使用上升器與下降器,體驗穿着高山靴帶着冰爪走路的感覺,教練們在這裡認真介紹技術要領,并耐心解答隊員們提出的各種問題。休息之餘大家都躲在帳篷裡,有說有笑,完全消除了屋外雪山的寒冷。有從内地來的隊友,因高原反應,頭疼難忍,張洪就幫他們一一按摩推拿,緩解疼痛,大家就像一家人,其樂融融。
在5300米大本營給隊友治療高反
淩晨四點,全隊出發,行走約兩個小時到達沖頂峰,攀爬約60—70度的登頂區,最後的沖頂攀爬約90度的沖刺點,總共用時不到五個小時。腳下的積雪淹沒膝蓋,這樣的坡度,這樣的稀薄的空氣,每走一步都是成功。洛堆峰攀登教練次仁旦達說,攀登雪山收獲的是三種快感,一是意志力的拼搏,越到最後爬不動時,靠的就是一種不放棄的意念,在這一過程中就錘煉了堅忍不拔的意志力;二是重新定義喜悅和滿足,有人享受到達頂峰的喜悅,也有人舍得放棄并滿足于經曆,所以登山從來不以是否登頂衡量成敗;三是真正體驗和感悟人生。人生就像登山,遙看目标視乎高不可攀,其實每向前一步,我們就距離目标更進一步。這三種感悟何嘗不是張洪滿滿的收獲。
頂峰展示阜康旗幟
張洪說,這次登頂隻是一個開始,他有一個偉大的夢想,他要填補國内乃至亞洲盲人登頂珠峰空白。他明白那個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無比艱難的登山夢,需要他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實現,在達到夢想的路上,他從未止步,更不曾後退,他深信一步一步朝前走,夢想總歸會越來越近。